|
27岁的福建小伙董势是三明学院2008届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了创业搞外贸,利用网络渠道向国外经营出售各类发电机组,经过三年打拼,现在公司产品已远销欧洲、美洲、非洲、中东等世界各地,创造了近千万的财富。
近日,董势与三明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由董势创立的福州鼎诺机电有限公司出资10万元,同三明学院建立实训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师资培训交流及科研项目合作等项目,将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
董势介绍,虽然大学毕业生很多,但人才难求的现状仍旧突出,寻找合适的大学毕业生依旧很难。
显见的是,包括三明学院在内的诸多高校已纷纷谋求新转变。三明学院一官员此间表示,该校正在减少本科生必修学分,加大实践学分,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他们无缝对接企业,从而促进就业。
不仅仅在福建省三明学院,记者了解到,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均加大力度,推动校企联动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培养大学动手实践能力,从而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其中,尤为清晰的路径是,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纷返高校“招才纳智”。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副院长丁铮就介绍,这一两年来,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生纷纷返回母校开展合作,带动学弟学妹就业,效果非常突出。
来自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消息显示,不少大学毕业生亦纷纷利用良好的渠道,返校开展合作,互利共赢。
对此,三明学院科研处处长高松华5日下午表示,高校将为创业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以及人才输送体系,创业大学毕业生亦将带动学弟学妹就业创业。“毕业生创业成功后返校开展合作已成为近年校企合作的新亮点,无疑将产生多方共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