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封杀微信的消息,昨天正式得到确认,在微信上开店的商户将无法使用支付宝接口,只能另投其他支付工具。由于阿里和腾讯之间的战争,在之前已有预热,人们也对此也早有预见。
但支付宝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全方位封杀一个用户量这么大的流行移动应用呢?支付宝钱包前不久刚宣布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支付,2013全年共计1亿用户支付了27.8亿笔,金额超1500亿美元,即9000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超越了长期领先的美国paypal。
支付宝钱包拥有如此风光的地位,却还是不能展现开放心态,而是选择逆互联网精神和历史潮流而动,走上封闭之路。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一切,一是支付宝钱包基础弱,二是微信支付对阿里电商生态有颠覆作用。
先说一下基础薄弱的问题:有时候数字并不能代表真实情况,尤其是在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善于玩弄数字的公司身上。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中国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5万元人民币,1亿人使用支付宝钱包的话,那么这1亿人可支配收入的35%以上都是通过支付宝钱包消费出去的。这个数字不仅是夸张可以解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与常识不符,同1.5米长的内裤一样引人发笑。
英语里中有个固定词组名为Massaging the figures(玩弄数字),在对这个词组的理解上,没有哪个公司比阿里更在行了。他们非常明白Massaging the figures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于是乐此不疲。我在跟踪研究多年之后,把阿里定义为一家没文化的公司,因为这家公司缺乏文化底蕴,高管对常规事物缺乏哲学思考。在公布一些数字出去后,也许你数学很好,也许逻辑周密,但就算再周密的数字玩弄,也总是会露出马脚的。之前的六个西湖水,1.5米长的内裤,包括目前这个1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在支付宝钱包上消费出去,都是如此。
再说说微信支付对阿里电商生态的颠覆作用:我总是会用一种消费者的心态来看待互联网应用的,对支付宝如此,对微信支付也如此。我倒并不认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在业务上有多少相同的地方,也不认为微信支付现在就做到多大了,最起码明显的商业模式现在还看不到。但有强大关系链做基础的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确是有颠覆作用的。
微信支付相当于银行卡的一个入口,而支付宝仅相当于一个适合用来买东西的资金第三方存托管工具。现在到微信支付上转账,还有一定的时间延迟,体验不如支付宝,但这个延迟迟早会消失。延迟完全消失的那天,就是支付宝的末日。用户买东西根本不需要一个第三方托管存在,10年前或许需要,今后根本不需要。
未来的大趋势,是各种银行卡和信用卡大行其道,因为交易方式变了,支付将不只局限于线上交易,数不清的线下交易也会逐渐使用网络支付,理个发我直接手机一甩就把钱付了,还需要你个第三方支付工具插在中间干嘛。微信支付符合这个大趋势,正如支付宝10年前符合网购大趋势而生一样,现在的支付宝,从产品逻辑上和设计上,都不具备模仿微信支付快速转向的能力。在有可能被颠覆和保护自己的现实利益之间,阿里只能选择后者。
微信现在还无法从支付中获取收益,但一定能逐渐培养起人们用微信支付进行交易的习惯,一旦习惯行程,那可真就江山变换颜色了,这等于是10年前淘宝对战易趣的翻版。阿里巴巴面对微信的冲击,怎么能不着急。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牢牢控制大局的时候,往往会大谈开放、分享和平等,表现出尽可能的高姿态,在觉得有威胁时,会暗地里进行封杀,公开封杀出现时,往往意味着这家公司遇到了大麻烦。这个麻烦的根源,在于阿里虚胖的体量及缓慢的增长速度,遇到了微信细致紧密的业务质地及飞速的赶超步伐,两个现象碰撞后产生的矛盾,成为摆在阿里面前的一大挑战。
看似强大的帝国,内部往往空虚到不堪一击,遭遇外力一触即溃,阿里巴巴目前的运作形态,正符合这些特征。号称秉持开放原则,且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阿里巴巴近年来对各种互联网新应用的封杀从未停止,微信不是第一个,也决不会是最后一个。
因为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阿里巴巴恐惧了,恐惧到要考虑一下生存权的问题,封杀微信,只不过是其眼睁睁看到市场掌控大权即将旁落时,一种绝望而无奈的反击。